小編:未來比肩硅谷的世界級科創灣區到底長什么樣?近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教授團隊擘畫的《太湖灣科創帶國土空間規劃及重點片區城市設計》正式發布。
太湖灣科創帶建設不僅是無錫開啟“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頭號工程”,更是無錫落實科技自立自強國家戰略,協同環太湖區域加快邁向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重大部署。
2020年11月啟動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已完成472平方公里總體規劃,以及72平方公里核心區總體城市設計,設計方案已順利通過專家論證及市規委會審議。
規劃范圍:
無錫太湖灣科創帶規劃總面積約472平方公里,湖岸線約108公里,橫跨新吳區、無錫經開區、濱湖區、宜興市等主要板塊。
以太湖灣科創帶為核心引擎,協同梁溪科技城、江陰霞客灣科學城、宜興陶都科技城、錫山宛山湖生態科技城和惠山洗硯湖生態科技城,形成 “一帶五點”的市域創新空間體系。
總體定位:
《規劃》以建設“新發展理念實踐示范區”為總目標,將太湖灣科創帶打造成為“世界級湖區創新策源帶、全國綠色碳中和先行帶、長三角未來產業集聚帶”。
規劃戰略:
《規劃》提出五大戰略:
開放國策戰略,對接國家戰略,聯合環太湖科創圈,共創國家級科創新區;爭創全國首個自由科創區;爭取“空港+高新區”納入國家自貿區擴區范圍,打造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科創特區。
創新人才戰略,引進國際頂尖學者,集聚高端創新人才,培育一流創新學科,匯聚科技頭部企業,形成若干世界級科創金山高峰,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定向打造頂尖科學家簇群。
協同協調戰略,規劃構建由“智能物聯網(AIoT)、生命健康、綠色科技”構成的“1+2”主導產業體系,重點發展科創總部、科技金融、文創內容、影視旅游、臨空自貿等業態,成為長三角高精特尖產業核心承載區。
綠色生態戰略,以超前理念、最高標準規劃建設綠色生態系統,依托太湖灣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統籌 “山水林田湖草” 生命共同體,落實綠色低碳、海綿城市、安全韌性等理念,構建自然與創新相融合的雙生態環境。
共享家園戰略,營造有利于科研的生活環境,集聚國際標準的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打造創新氛圍濃厚、文化魅力彰顯、生活便捷舒適的國際化社區。結合廠房改造、農房盤活等城市更新手段,開拓青年創新熱土,構筑共享家園。
空間布局:
《規劃》提出在太湖灣科創帶472平方公里范圍內,構建“一核三灣,一城十元”的空間結構。
“一核”為山水科創核,包含蠡湖未來城、江南大學以及西林片區。以江南大學、太湖實驗室等基礎科研資源集聚優勢為依托,導入大科學裝置等高能級創新載體,沿山水東路、長廣溪及湖灣岸線打造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的科研聚落及創新C核。
“三灣”為梅梁湖灣、貢湖灣和竺山湖灣。
梅梁湖灣,以蠡湖未來城為中心,聯動十八灣國際院士中心、江南大學、國家數字影視產業園等重點創新板塊,推進西林片區中瑞生態城2.0版建設,將源源不斷的科學創造融入流光山水,打造太湖灣科創帶的“最強大腦,創新之源”。
貢湖灣,依托太湖新城的綜合服務和新吳區的科研產業功能,強化尚賢湖、具區路頭部企業帶、太科園、臨空示范區等重點創新板塊,環灣集聚國際化、總部型科技資源,打造太湖灣科創帶的“產研之芯,科服中樞”。
竺山湖灣,依托馬山生物醫藥及宜興環??萍純瀯?,重點打造馬山生命健康及東氿培源創新板塊;創新性改造原生態瀆村水岸,營造面向青年人和創意企業的田園鄉創空間,發揮生態、碳和、綠智、創造的疊加效應,打造獨具魅力的“瀆邊生境,綠智田園”。
“一城”為蠡湖未來城。以獨特的山水生態與人文資源為依托,按照產城融合的原則,建設環太湖科創引擎和未來都市樣板,世界山水詩意城區典范。以科技創新、國際交流、現代服務、旅游集散樞紐、新基建應用為主要功能,打造長三角創新國際交往中心、文化創意中心、城市商業活力中心、人文時尚體驗中心與旅游休閑服務中心。
“十元”為十個創新元。按照“園區、校區、社區、景區、商務區”五區融合的科創空間復合標準,綜合評估劃定江大、西林、十八灣、馬山、尚賢湖、具區路、臨空、自科區、周鐵、東氿-培源十個“創新元”,作為太湖灣科創帶未來需要重點管控的戰略空間,實施“天花板+底線”雙向控制策略。其中,住宅用地在保障人才社區前提下控制上限比例,科創用地、生態用地控制下限比例,進一步強化科創功能用地的戰略性保障。
“20世紀看硅谷、21世紀看太湖”!
未來,無錫將充分發揮背靠長江,南擁太湖,東接上海,西向湖灣一體的區位及生態優勢,持續優化太湖灣區域的科創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國土空間格局,在環太湖科創共同體中不斷凸顯C位擔當,推動太湖灣科創帶成為比肩硅谷的世界級科創灣區。
立足全球化視野,從長三角一體化、環太湖科創圈建設全局出發,堅持高標準定位、做到高水平規劃、強化高濃度集聚、營造高品質環境。
目前太湖灣科創帶規劃相關內容已納入《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和《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等上位規劃,成為在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區域共識的重要戰略。
記者發布會問答:
問題1:無錫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提出要“加快打造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戰略目標。吳院士作為太湖灣科創帶國土空間規劃的總負責人,您覺得太湖灣科創帶的核心優勢是什么?未來如何在國家、長三角發展戰略中優先打造無錫優勢,搶占C位?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吳志強答:太湖灣科創帶是無錫未來科技創新發展的核心戰略空間,我認為它的核心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各類科創要素高度集聚。根據研究,我們發現近年來,無錫以發明專利為代表的源發創新,和以外觀設計專利為代表的創意設計明顯“向灣集聚”,江南大學周邊、無錫高新區(太科園)、蠡園開發區等太湖灣區域已成為重要的創新高產出地區。其次是擁有高質量的現代產業體系。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現代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國家智能交通測試基地、國家“芯火”雙創基地等高能級創新平臺也在不斷涌現。第三,擁有高品質的湖灣生態環境, “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資源占比近60%,類似硅谷,是距離高品質湖灣水體最近的科創區。第四是科產城文高度融合,創新要素的增長空間主要集中在太湖新城、蠡湖未來城、太科園、山水東路沿線、宜興東氿等區域,與城市布局緊密結合,并且擁有深厚的影視文化、旅游文化和運河文化,科創帶與城市融為一體。
科技創新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因此,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及其創新團隊是一個國家與城市科技創新力的核心驅動力。面向世界,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太湖灣科創帶,在長三角區域建立優勢,我認為無錫需要開放度更大、協同性更高、策源能力更強的合作大平臺,在更大范圍內集聚、配置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
早在2009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就提出要“加快推進無錫中瑞生態城等示范和先導項目”,為太湖灣科創帶的發展埋下了一粒種子。在“科技創新”與“碳中和、碳達峰”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我認為啟動“中瑞生態城2.0”建設將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通過在無錫引入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為代表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資源,以無錫的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定向打造頂尖科學家群落,大師領銜,吸引創新創業的青年人,青年人帶來技術與模式創新,從而形成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在無錫太湖灣科創帶的建設過程中,要積極對接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的12個學部,將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重點研究領域在太湖灣科創帶匯集,通過科技合作、成果轉化實現定向落地。依托太湖灣科創帶全域,建設新時代的“中瑞生態城”,使其成為推動全國實現碳中和的動力引擎,引領全球可持續創新發展的標桿區域,引領環太湖科創圈碳和示范,落實“雙碳”與科技創新國家戰略,向總書記上交優秀答卷。
城市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全球區域的創新力決定了國家的綜合競爭力。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必然需要一個創新城鎮群落的崛起。太湖灣科創帶背靠長江,面向太湖,東向接軌融入、北向引領輻射、南向協同聯動、西向湖灣一體,具有極其優越的地理區位。未來,需要進一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與環太湖各城市加強區域合作,通過與各城市長短板之間的“和板適配”,使無錫成為環太湖科創資源的配置中心,推動無錫在環太湖城鎮群中C位崛起,引領無錫打造成踐行新發展理念標桿城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科創中心。
問題2:無錫是江蘇發展空間和資源矛盾較為突出的城市,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積全省最少,面對資源緊約束的情況,下一步推進太湖灣科創帶規劃建設,是如何考慮這一問題的?
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局長席永清答:無錫節約集約用地的成效走在全省的前列,但土地要素緊張、發展空間受限的局面長期存在,面對發展空間不足的矛盾,太湖灣科創帶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堅持底線控制、減量增效和節約集約三大原則,突出太湖“世界級生態湖區、創新湖區”總目標,以太湖沿岸山水自然景觀為生態基底,與環太湖自然保護地、太湖國家風景名勝區統籌銜接,科學合理利用山水資源。
一是強化市級統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充分發揮規劃在空間治理中的引領作用,結合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統籌全市生態、農業、城鎮空間,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剛性約束,引導要素向高端集聚、產業向園區集群,形成“存量為主、區域協同、減量增效”的高質量空間支撐。
二是優化產業用地布局,強化存量資源挖潛。通過劃定產業用地保障線,推進科創帶范圍內的產業用地向園區集中、集聚,加大開發邊界外低效工業用地減量化力度,加大零星低效用地清理整頓,有序引導騰退線內的工業用地和撤并村莊逐步退出,通過退二還一、退二進三、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路徑,推動一批存量資源再開發,換出新空間。
三是加大政策研發,探索混合用地等的多元利用。學習借鑒深圳、東莞等地的先進經驗,在太湖灣科創帶范圍內進一步探索城市更新、連片改造、工業上樓等用地新模式,規范國有建設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使用權分設,產業用地轉變用途、分割轉讓、生產研發用地(Ma)等管理,明確歷史遺留工業用地的處置路徑,打造多樣化、多層次的產業空間。
四是強化要素保障,推動產業用地提質提效。深化細化以“畝均稅收”為核心的用地準入門檻,實施重大產業項目用地評估和工業用地出讓市區聯合評審,并將出讓年期與評審結果相掛鉤,強化用地產出監管和履約考核,通過從準入、出讓、建設、投產到監管的全鏈閉合管理體系,將有限資源向質量優、成長性好、帶動效應強的項目集聚,充分保障太湖灣科創帶規劃建設。
問題3:太湖灣科創帶國土空間規劃為科技創新規劃了合理的空間布局,請問,下一步如何有效利用這些空間布局謀劃推動科技創新工作?
市科技局副局長侯海峰答:我們將充分利用規劃的科創空間,堅持向“存量空間”要“增量價值”,向“增量空間”要“硬核價值”,著力建設高水平載體、打造高能級平臺、培育高科技企業。
一是全力建設高水平載體。我們將聚焦高新產業、未來產業、特色產業、現代服務業方向,推動區域內園區整合提升,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主導產業鮮明、產城深度融合發展的科技園區體系。以提升孵化動能、加速產業孵化為主線,建成一批專業化、市場化、生態化、國際化,且具有較強示范和引領能力的科技創業孵化載體,實現科創帶內孵化載體數量“新提升”、質量“再優化”,推動“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孵化培育機制向高質量孵化鏈條升級,形成科創街區、眾創社區等創新生態圈。
二是聚力打造高能級平臺。一個重量級創新平臺,就是一個高效的創新“母機”。我們將圍繞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領航計劃”,積極創建一批“國字號”“省字號”重大創新平臺。對標國家實驗室建設標準,加快太湖實驗室條件能力建設,匯聚培育一流研究團隊,積極承接國家重大科技任務,著力打造體現國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引領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科技力量。加大資源整合和對上爭取力度,以國家超算無錫中心、無錫先進技術研究院為創建主體,積極爭創國家高性能計算應用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端自主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創新中心。加強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制定出臺市級新型研發機構認定辦法,按照“項目化推進,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布局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提高產業共性基礎技術研發支撐水平。
三是大力培育高科技企業??萍紕撔缕髽I是主體、也是主力。我們將優化創新型企業培育體系,以高新技術企業為目標,以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培育為抓手,以雛鷹、瞪羚、準獨角獸企業分層扶持為路徑,著力打造“硬核”高科技企業集群。引導和支持企業廣泛參與產學研創新聯盟建設,深度參與“太湖之光”科技攻關計劃,在相關產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未來技術前瞻研究、示范運用和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在推動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從1到100”的應用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
問題4:為加快推進太湖灣科創帶規劃建設,市委市政府年初成立了太湖灣科創帶建設指揮部,請介紹下當前太湖灣科創帶建設的簡要情況?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馮沛麟:自去年太湖灣科創帶發展規劃發布以來,太湖科創帶建設作為全市重點打造的“頭號工程”持續加快推進。年初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總指揮的太湖灣科創帶建設指揮部,明確了指揮部的機構設置、主要職責、運行機制,并發布了年度工作要點。具體工作方面,一是出臺政策意見,制定了20項推進太湖灣科創帶建設的具體舉措,為太湖灣科創帶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完善統計監測,制定了太湖灣科創帶監測指標體系;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無錫地鐵4號線一期開通運行,進一步完善了科創帶交通網絡;四是促進金融賦能,尚賢湖基金PARK正式開園,通過搭建股權投資行業溝通交流平臺、投融資信息交互和項目對接平臺、金融智庫研究平臺、金融人才培育平臺等,推動各類資本、新興產業、高端人才深度融合;五是加快能力提升,成立太湖灣科創帶蘇錫常干部教育聯盟,著力繪就太湖灣科創帶干部能力圖譜、培訓需求圖譜、應對策略圖譜。
從區域協同看,在今年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環太湖“兩區六市”簽署了共建環太湖科技創新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環太湖科創圈將優化環太湖區域創新布局和協同創新生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開放合作,著力提升區域協同創新能力。目前,“兩區六市”正高起點共研共編環太湖科創圈建設方案。
下一步,圍繞太湖灣科創帶建設,重點將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集群和創新平臺培育、高層次人才引進、優美生態環境打造等方面加快推進。
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從前期發展規劃到當前具體工作的推進落實,正在一步步從藍圖變成現實,在向著“三年起步、五年成形、十年見效”的目標愿景穩步推進。
點擊查看圖文版全文:最新規劃,《太湖灣科創帶國土空間規劃及重點片區城市設計》正式發布

專題PPT,交流社群

數據教程,交流社群

僅限規劃管理工作人員加入
小編工具:無版權免費可商用圖片搜索 | 規劃行業搜索聚合 |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 13132097@qq.com:規劃頭條 » 《太湖灣科創帶國土空間規劃及重點片區城市設計》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