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則來自上海規劃資源的文章:
在上海徐匯區的漕河涇街道華富社區凱旋南路入口,兩幢粉刷著明亮的“蒂芙尼藍”顏色的雙層尖頂建筑,在周邊環境中顯得格外醒目。這是2021年10月14日重陽節才啟動揭幕的“華富鄰里匯”。
走進華富鄰里匯,柔和的燈光、清新的綠植、安靜的讀書角、充滿童趣的兒童游樂區、飄香的烘焙教室、時髦的咖啡廳……整個空間顯得現代又溫馨。這里是華富社區居民和鄰近的上班族期盼已久的一處全新的公共空間,無論是老年人、年輕人或者是孩子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休閑放松的場所。
這組總面積1859平方米的建筑中,還涵蓋了社區服務、公共議事等功能,匯聚了“一網統管、一網通辦”等大數據管理,置入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頂樓環保露臺等公共空間,最大程度突出了“融合共享”的理念。
路過華富鄰里匯,行人的目光一定會被這充滿格調與品質的建筑吸引,但肯定想不到,僅僅一年之前,華富鄰里匯還只是兩間破舊的倉庫。從廢舊倉庫到全新的社區公共空間,華富鄰里匯的“蝶變”過程,是上海社區微更新改造的生動實踐。
位于漕河涇街道東部的華富社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在交通主干道龍華西路和軌交三號線的“包圍”中,形成了一個月牙形的“孤島”,缺少公共服務網點,居民平時的公共生活也比較缺乏。這個社區由四個小區共同組成,各自建設年代不同,各自管理,長期處于“小、散、亂”的狀態。坐擁便捷的交通地理位置,但是居民卻并沒有很好的生活體驗,漕河涇街道從2019年開始醞釀對華富社區的改造。
面對的現實困境,從漕河涇街道到小區居民,對于該社區的更新達成了共識:四個小區不能再按照以往“一小區一策”的治理方式,而需要站在更廣闊的空間范疇,引入更廣泛的載體資源,連點成片,開展“一體化”治理。
在這一語境下,對于合并后的小區,其自身結構將如何起到“凝聚內部”并“連接外部”的支撐性作用,成為了本次社區規劃的關鍵議題:如何利用小區合并整治的這次機遇,優化華富社區存量空間的結構與內容?如何強化公共弄堂肌理的結構性作用,更好地發揮其生活性服務的職能?
多元化參與促進共建共享
“做這個社區規劃才知道用地關系是多復雜。鄰里匯的土地,社區對面的產業園區,都不是城市用地,而是華涇鎮原來的鄉鎮用地。凱旋南路弄堂入口的軌交三號線,就在以前的滬杭鐵路舊址上,因此沿線還有很多屬于鐵路系統的資產?!蓖鹘淌谔寡?,微更新項目會遇到非常多的可能性,也會碰到非常多的不定關系,包括錯綜復雜的歷史遺留,涉及到制度、產權、經濟利益,還有和居民的社會關系矛盾等問題。
漕河涇街道經過與華涇鎮協商,租賃了屬于集體產權的倉庫,投資改造成了今天的華富鄰里匯?!鞍凑粘R庴w制的話,因為行政單元的不同,在資金的配置上很難去這樣操作,但是如果不操作的話,就不可能實現。我認為這是一個制度上的突破與創新?!蓖髡f。
社區的改造同樣離不開居民的積極參與?!霸诟脑爝^程中,一定是有居民充分參與進來的,他對整個小區的未來都有知曉和決策的權利?!叭A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華介紹,”居委會挨家挨戶地去做工作,每次改造方案出來后,先去收集居民的意見,把將來的規劃,細化到安防監控的每一個點位都要給老百姓交代得清清楚楚。設計方案為此幾易其稿?!?br>
在張華看來,微更新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但更新的目的不僅僅是物質空間層面的,更是精神空間層面的社區共建共享?!吧鐓^改造好了,亂停車沒有了,亂擺攤的小商小販沒有了,每個人都從中受益。通過環境的改變,四個小區融合在了一起,也讓居民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把每一個個人跟集體融合起來?!皬埲A說。
改造后,居民的精神狀態不一樣了,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一下子就旺盛起來。如今的華富鄰里匯,每逢舉辦活動和表演,社區微信群里幾乎瞬間就被秒光?!班徖飬R是個載體,讓大家都能夠聚在一起,心在一起,陌生鄰里之間有了互幫互助、惺惺相惜的那種感覺?!皬埲A說。
有社會學家說,社區的核心是居住其間的人際關系形式,而不是社區本身。社區共享公共空間的建立,“讓陌生人有充分的機會成為熟人”,人們所共享的還有共同生活場景及生活經歷,促使人們產生相互認同,并形成人們情感上的紐帶。期待更多這樣的“上海智慧”、“上海方案”,讓老舊社區重新煥發出人文魅力。
您現在看到的是 Upnews (規劃頭條)博客文章,點擊查看原文鏈接 >>>
本站作為自然資源與規劃行業博客網站,僅記錄與自然資源與規劃行業相關信息,方便大家查詢閱讀


專題PPT,交流社群

數據教程,交流社群

僅限規劃管理工作人員加入
小編工具:無版權免費可商用圖片搜索 | 規劃行業搜索聚合 |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 13132097@qq.com:規劃頭條 » 上海實踐:華富社區的“頂層設計”,把破碎空間牢牢膠合